Lonely Planet書上這麼描述這座城市:「地中海東部保存最好的古典城市,是體驗和感受羅馬時代的好地方」。Efes (或Ephesus,聖經譯為以弗所,一般書籍譯為艾菲斯)為西元前約3世紀建城所遺留下來的遺跡,居住人口曾經超過25萬人,後因港口泥沙淤積,開始衰落。埃及豔后克麗佩脫拉為了幫助安東尼,曾在此度過美好時光,聖母瑪麗亞在耶穌過世後,在此安享晚年,這裡也是聖約翰曾經傳教之地,使得Efes成為基督教的聖地。
Efes共有南北兩個入口,由於建在坡地上,一般從較遠的南口進入,一路順坡而下走到北口,若是參觀方向倒過來,則是一路上坡,體力耗費較多。早上稍做歇息,在Mehmet民宿享用了豐盛的早餐之後,Mehmet騎機車帶我到南口,並且要我走到北口之後打電話給他,他會過來載我。
之前雖然曾經看過不少羅馬時代遺跡照片,但親身體驗卻是第一次。Efes的遊客數量眾多,滿坑滿谷,絡繹不絕,不時聽見操著各過語言的導遊賣力的演說。根據我的觀察,這裡不少導遊同時扮演起攝影師的身份,單眼相機是標準配備,主動在團員參觀之際,為他們留下倩影,那些爺爺奶奶應該覺得非常貼心,每個人都笑得很開懷。一般參觀Efes的典型行程為2小時,可以從容的沿著主要參觀道路一路從南口走到北口,時間算是非常充分,只是我喜愛拍照,再加上不趕時間,所以花個3小時也不為過。
在Efes不想拍到路人甲、乙、丙、丁等遊客,可說是"Misson Impossible",這裡的遊客多數為旅行團體,來來去去,川流不息,聲音吵雜,對於耳朵而言是一種負擔。整個遺跡的範圍廣泛,還有不少地方是尚未完成修復,傾頹的牆與散落一地的石塊,讓人感嘆曾經如此繁華的城市,如今卻被埋沒在荒煙漫草之間。
早上Mehmet借我一本Ephesus導覽書,再加上我帶來的中文旅遊書,以及我把蒐集到的其他資訊掃瞄為PDF檔案,存在小白硬碟中,昨晚搭乘時,稍微複習一遍。所以今天一邊參觀,一邊看書,偶爾混進去一旁的旅行團,聽介紹與解說。因為Efes是整個城市很完整的保留下來,所以在這裡可以見到一個城市中各種機能的建築,有浴室、市場、音樂廳、水道、噴泉、公共廁所、神殿、教堂、體育館、圖書館、大劇院、私人住宅等,但這裡也逃不過竊賊與強權的覬覦,幾座雕工精細,堪稱代表的雕像早被運往其他國家。
當時居民的感情一定很好,不需要隔間,大家各自蹲一個洞,還可打屁聊天
整個城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水道的設計,兩千多年前的都市設計者便引進採用這種設計,著實令我佩服。下水道貫穿整座城市,現在還保有部分遺跡,可以想見當時的規模。音樂廳約可容納1400位觀眾,比起大劇場的規模,算是小而美的設計。沖水式公廁的設計與茅坑差異不大,只是沒有隔間,所以大家可以各佔一個茅坑,一邊蹲廁所,一邊討論國家大事,我想居民相處的一定很融洽,附近的井邊曾立有男性生殖之神Priapus雕像(此神之生殖器官比例超級誇張),此雕像現存於Selcuk之Ephesus Museum。。令人噴飯的解說牌位於公廁旁,部分旅遊書籍將這幾間房子標示為"妓院",所以說明牌上特別指正,說這些是私人住宅而非妓院。這幾家房子的主人如果知道自己的房子被後人指稱為風花雪月之地,真不知作何感想。
在台灣很少看到各縣市長將建設圖書館列為政見,所以看到Efes有一個規模如此龐大的圖書館,真是令人非常羨慕。圖書館完成於西元117年,為了紀念統治者Celsus Polemaeanus,其子Consul Tiberius Julius Aquila特別興建此圖書館以紀念父親。Celsus Polemaeanus葬於圖書館西側。當時圖書館的館藏超過12000冊,足以與當時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媲美。圖書館內外牆相隔1公尺,可防止高溫及潮濕。圖書館外牆上有四座雕 像:Arete (仁慈), Ennoia (思想), Episteme (知識) and Sophia (智慧),四座雕像均為複製品,真品目前在維也納的Ephesus Museum。除雕像外,廊柱布滿精美雕刻,讓我不得不駐足停留。
四座雕像均為複製品,真品目前在維也納的Ephesus Museum,
據說土耳其曾多次向奧地利要求歸還,但總是無法如願
Temple of Hadrian (哈德連神廟)2扇拱門上有本地守護女神堤凱(前),蛇髮女妖美杜莎(後),壁面刻有四幅與Ephesus建國傳說的壁畫,真品展示於Selcuk之Ephesus Museum。
Great Theatre (大劇院)建立於西元47-117年之間,可容納25000人,我賣力的爬上最高階往下望,想像當時的居民坐在這裡看表演的景象。原本想由上而下拍一張大劇院的全景,無奈劇場太大,鏡頭容納不下。往南出口的路上反而有比較好的拍攝角度。
整個城內由於遊客而顯得鬧哄哄的,只有在北出口附近,遠離主要道路的St. Mary Church才終於得到寧靜。這裡遠離主要道路,所以旅行團體不會走到這邊,只有極少數的遊客才會過來參觀。走到這片被多數遊客遺忘的遺跡時,被噪音困擾的耳朵終於得到解放。我在這裡遇上一隻急著回家的貓咪(不管我怎麼呼喚,頭也不回的往前走),看見了遍地開滿了不知名的花,手牽手不疾不徐走著的一對老夫婦,我在這裡找到了屬於Efes的寂靜。
很多石塊散落在雜草中,草的高度已快要到我的肩部,
很怕一個不小心,自己就被遺忘在這荒野中
(雖然也是會害怕,但血液中的冒險基因常常呼喚我到處探險)
這是一對應該已經退休的夫妻。
一路上遇到很多這個年齡的夫妻,常常手牽手,一起散步,
覺得很溫馨,人生要的不就是可以攜手一生的伴嗎?
剛剛跟下午才去Efes,也是住這間民宿的一位美國遊客聊天,他說在參觀完畢,即將離開Efes時,旅行團的數目漸漸減少,整個Efes才安靜下來。這就是我早上參觀時的最大遺憾,總覺得這裡的每一塊石頭少說都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有機會為兩千多年前曾經的存在作見證,是多麼令人興奮,甚至榮幸的一件事,但走在Efes裡盡是吵雜與喧囂,早把心中「發思古之幽情」,破壞的煙消雲散。
旅遊小貼士
1. 多數Selcuk的民宿都有提供免費至Efes的接送服務。Efes距離Selcuk約三公里,有不少背包客回程步行回Selcuk,一條林蔭大道,走起來頗舒服,沿途均為果園,典型的鄉村風光。
2. Efes內遮陽的地方不多,不可輕忽防曬,最好帶頂大帽子或撐陽傘,也要記得帶上一瓶水,Efes飲水價格大約是Selcuk市中心的兩倍。
3. 在Efes附近有一個景點為"Seven Sleepers",台灣的旅遊書很少提到,是個拜占庭時期的大墓場。若不是Mehmet帶我過去,說真的我應該會忽略這個地方。由於是墓地,所以有許多墓穴,有許多石棺出土,石棺已經移至Ephesus Museum展示。今天在這裡幹了一件很愚蠢也很危險的事。
由於陽光炙熱,拍完照時,我一邊走,一邊檢查照片曝光是否正確,忽然之間,天旋地轉,一秒鐘落地後,我才瞭解自己一腳踩進墓穴上方的開孔中,不幸中的大幸是,這個孔不算太大,再加上我發現之後以狗吃屎的姿勢趕緊趴在地上,伸手抓住地面,所以只有一隻腳陷進去;如果洞的開孔再大一點,或是我呆呆的直立站著,就會像個自由落體,掉落進一個千年,不知道已有幾個人在此長眠的墓穴中。爬起來之後,我發現,地面上全都是大開孔,我掉進去的是少數的洞口稍小的洞,如果掉入這些大洞,我的反應再快也沒有用,肯定是直接變成自由落體。摔在地面時,碰撞到口袋的手機,我一點事都沒有(幸好D70只有吃了一些土,毫髮無傷)。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在遺跡區內行走(特別是墓穴區),請隨時注意地面,要看照片就停下來不要行走。我沒因此摔傷真的是非常幸運。
這裡原本埋葬了許多石棺,如今石棺皆已出土,擺在Efes museum中,
徒留這些已是坑坑洞洞的墓穴
這裡的地面到處都是大洞,一不小心摔入,恐怕...有機會在此長眠
(我踩到的洞也不小,只是我很快的用狗吃屎的姿勢趴在地上,所以不至於整個人摔到墓穴裡,
如果呆呆的直直站立著,我看....應該沒有接下來的行程了)
所以結論是,出門旅行前,多認識幾個當地的朋友,會讓你的旅行充滿更多的回憶!
把願望寫在布上,然後綁在樹上。部分慎重其事的人會用比較好的布料,
Mehmet說,這個人一定很重視這個願望
參觀了"Seven Sleepers"之後,Mehmet帶我到附近的一家餐廳用餐,他問我想不想到廚房拍照,我點點頭,這就是有當地朋友做地陪的最大好處。土耳其餐廳通常有一個磚造的爐,用來燒烤之用。今天點的餐點有點像蔥油餅,先把麵團桿成一大片餅皮,加入餡料之後,將四周封起,成為四邊形,然後放在一個大鐵盤上烘烤。另外我也點了一杯Ayran (優格水),原本打算請Mehmet吃飯,結果被他搶先付帳,讓我非常不好意思。
<<完整寫真>>
小梅子碎碎念
晚上Mehmet盛情邀約與其他旅客一起去Kusadasi一遊,但是昨天在巴士上實在沒辦法好好睡覺,再加上已經旅行了好幾天,每天都會走上好幾個小時,對體力耗費很大,所以婉拒。來到這裡,整天都要說英文,必須聚精會神,才能應對,有時沒做什麼事,就覺得很累。我的旅行才開始,實在沒有辦法夜夜笙歌,日日狂歡。說真的,早過了那個年齡,現在對我而言,睡眠反而是比較重要的。那些活動,還是留給年輕小伙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