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壽宮
是首爾現存五大宮闕面積最小的一座
(一開始只是官邸
後來才被改建為宮殿)

這張照片是解說員帶我們到附近大樓裡的貞洞展望台拍攝
原本以為十月底首爾的楓況已達巔峰
無奈今年暖冬
紅葉狀況依舊稀稀落落
網路上可以找到類似取景但是紅葉很美的照片
感覺很不一樣

 

首爾建城的歷史悠久,公元前18年朝鮮三國時期的百濟便定都於此地,而首爾現存有五大宮闕:景福宮、慶熙宮、德壽宮、昌德宮、昌慶宮,皆為朝鮮時代的建築。這次的首爾遊總共入內參觀了德壽宮與昌德宮(皆報名參加了由文化觀光解說員帶領的徒步旅遊行程)。

首爾的宮殿比起北京的紫禁城規模小很多,但是在文化觀光解說員的介紹下,讓遊客得以領略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文化觀光解說員也說了許多歷史故事,朝鮮時代許多帝王之間的猜忌與屠殺,可說是一段腥風血雨的血淋淋的歷史。

 

遊覽路線 (徒步行程資訊與報名<<請按這裡>>))
1) 德壽宮- 2) 首爾市立博物館- 3) 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 4) 貞洞第一教會 5) 重明殿-6) 梨花學堂- 7)梨花女高100周年紀念館 (孫鐸酒店)- 8)舊俄羅斯公使館

 


德壽宮徒步路線

德壽宮歷史簡介(以下出於維基百科

德壽宮最早作為成宗(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之兄月山大君的宅邸而建,壬辰倭亂時,因為其他宮殿都在日本入侵時焚燬了,這裡成為朝鮮的臨時王宮,當時稱為「貞陵洞行宮」,光海君於1608年在貞陵洞行宮即位,1611年,將貞陵洞行宮改名為「慶運宮」。1618年昌德宮重建,正宮移轉。此後慶運宮成為別宮約270年。

由於慶運宮是離宮,因此建築比較簡陋,沒有類似景福宮勤政殿、昌德宮仁政殿、昌慶宮明政殿和慶熙宮崇政殿那樣的正殿。從1901年起,開始在慶運宮的中心地帶建造規模類似於仁政殿的中和殿,在中和殿前修建了中和門、朝元門。1904年發生大火,主要建築均被焚毀。火災之後,迅速重修慶運宮,1907年純宗即位後,改以更加寬敞的昌德宮為正宮,而退位的高宗仍居於此宮。純宗為祈願父親長壽,改慶運宮為「德壽宮」,這個名字一直使用至今。

 


德壽宮的大門:大漢門
原本正門位於南邊的仁化門
但其門外有山坡阻擋
無法與大路相連
為此將通往圜丘壇和城內大道的東門大安門改為正門
並改名為大漢門
取「雲漢」或「霄漢」之意
(以上出於維基百科)

 


『大小人員皆下馬』下馬碑

走進大漢門
便可於左方見此下馬碑
在古代不管官位大小
進到入宮殿後
都只能步行入內
是說,德壽宮範圍不大
從門口走入內還不至於疲憊
 

 


走進中和門即為德壽宮之正殿
 

 


中和門石階
中央部份以前只有皇帝能夠坐著轎子從上而過
所以上面的雕刻為龍玟(已磨損嚴重)

 


旁邊的石獸通常有守護之意
只是造型非常卡通

 


中和殿
前方是文武百官集會時的廣場
廣場上有品階石

 


品階石
朝鮮時代的官位品階劃分為18等級(正一品,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正九品,從九品)
將其刻在石上,按品級順序擺放在王宮正殿前的院內
面對正殿,右邊站文官,左邊站武官 整齊排開
每當舉行國家慶典或活動而需要大臣們全部到場的時候
進宮的大臣們就需按照自己的品級站在正確的品階石旁

 


中和殿內原本有皇帝坐的龍椅
後面則是繪有『日月五山圖』的屏風
日月五山圖是皇權的象徵
只要是皇宮的正殿幾乎都有繪製此圖的屏風
在韓圜1000元紙幣的正面可見到此圖

大殿的正上方有龍形雕刻

 


中和殿為木造
以青、紅、黃、白、黑5種基本色繪製而成的各種花紋及繪畫
稱之為丹青
常見於韓國古代宮殿與寺廟建築中
經過歲月的洗禮
部份丹青已脫落
不如往年的色彩斑斕

 


大殿正上方的龍形雕飾
為七爪龍(一般為五爪)

 


中和殿一角
層層堆疊的斗拱,別具特色

 


在皇宮內常看到設置這樣的鼎
主要是用來盛水防火之用
但宮殿內的木造建築這麼多
只靠一個小小的鼎內之水
其實是無法滅火的
解說員說這個是用來警示大家
平日要做注意防火

 


昔御堂,是德壽宮中唯一的一棟兩層建築
春天時期右邊這棵樹會開滿花

 


屋簷上的神獸
這種神獸常見於廟宇或宮殿
不過特別的是
韓國的屋簷神獸大多是西遊記裡的人物
一開始我還以為解說員在說笑
後來幾天在博物館裡看到屋簷神獸的解說
果然有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 囧

 


德壽宮一角

 


德弘殿,接見外國使者和高級官僚時接待的場所
因平日沒有人住在此殿
所以沒有『暖氣』設施

 


靜觀軒
高宗舉行宴會或休憩放鬆的地方

 


靜觀軒的雕刻
透過解說員的介紹
左上角的圖示是蝙蝠
(福的意思,跟中國的習慣一樣)
鹿嘴裡咬的是靈芝
中間的樹是松樹

 


德壽宮一角

 


德壽宮一角

 


石造殿
大韓帝國時期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
光武4年(1900)動土、隆熙3年(1909)竣工的石造建築
是朝鮮王朝最後興建的大規模建築
內部設有國立現代美術館之德壽宮美術分館
現地下空間可自由參觀
1、2樓建築則需網路線上預約後在導覽員的陪同下參觀

 


德壽宮一角

 


光明門
原為咸寧殿的正門
1938年隨著石造殿美術館的開幕
原位在貞洞的興天寺梵鐘與昌德宮報漏閣的自擊漏移至現在的位置
同時也將此門轉移重建

現址展示了以下三種文物

 


朝鮮時代的火箭武器

 


原為興天寺鐘
興天寺被火焚燒後,移至景福宮
日本統治時期再被移至現址

 


原為昌慶宮的自動水鐘
每個時刻老鼠、牛、老虎等十二生肖會出來報時
僅部份文物保留
已失去報時功能

 


德壽宮一角

 


德壽宮一角
有幾棵銀杏葉子已經全部轉黃
透露出一絲絲的秋意

 


德壽宮的銀杏

 


德壽宮的銀杏

 


每天於大漢門外舉行大韓帝國門將交接儀式
儀式完成後
遊客可與門將拍照留念

 


到此一遊照

 


德壽宮石牆路
將既有的道路以行人為中心重新翻修而成
是韓國首次引進綠色複合街道空間的概念
讓人行步道和車道得以共存
總長為900公尺
當天這裡舉辦活動
沿途有許多攤位

 


這些攤位販賣許多不同的商品
我跟老姐像尋寶一樣仔細的看了各種有趣商品

 


傳說情侶一同走在這石牆路
最終必定分手
不過還是可以看到情侶在這裡散步

 


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

培材學堂
1885年由美國傳教士Henry Gerhart Appenzeller設立的學堂
是韓國最早的西式近代教育機關
從早期開始便實踐了包含英語教育在內的全人教育
是培養韓國首位大統領(總統)李承晚以及金素月、周時經、羅稻香等知名學者的新式教育發祥地與新文化的搖籃

 


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展覽文物

 


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展覽文物

 


重明殿與藝苑學校一帶是西方傳教士們生活過得居住地
1897擴建慶運宮(現德壽宮)時被囊括至宮殿範圍內
重明殿建於1899年作為皇室圖書館
一開始指示一層樓的西式建築
1901年歷經火災後
重建為如今的2層樓建築
成為高宗處理政務的便殿與接見外國使節的謁見室
也是日後訂立乙巳條約的場所(將韓國割讓給日本)

 


重明殿展示文物

 


花女高100周年紀念館 (孫鐸酒店舊址)

 


舊俄羅斯公使館
「乙未事變」後,高宗搬離宮殿並且在俄羅斯公使館居住了一年
現俄羅斯公使館已遷址
只保留了當時舊俄羅斯公使館塔部的文藝複興樣式建築

 


舊俄羅斯公使館

 

貞洞展望台

位於首爾市廳西小門大樓的13層,開放給市民與遊客免費參觀。通過大窗能看到下方的“德壽宮”、“德壽宮石牆路”等。現場有販賣咖啡,坐在大窗前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德壽宮,別有情趣,只是座位不多,可能需要等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梅子 的頭像
    小梅子

    帶著心去旅行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