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醫生宣告,你只剩3到6個月的健康生活,你的反應會是如何?如果你有三個稚幼小孩,分別為5歲、4歲以及1歲,你很明白自己將沒有機會陪伴他們成長,你想為他們留下什麼?
這本書緣起於卡內基美隆大學Pausch教授的一場演講,內容除了鼓勵在校學生之外,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他3個年紀還很小的孩子們,他希望這場演講可以成為一個瓶中信,將來有一天這個瓶子能夠沖刷到他子女的人生沙灘上。
Pausch教授有個美滿的家庭,美麗聰慧的妻子,以及3個可愛的寶貝,分別為5歲、4歲以及1歲。上天開了Pausch教授一個很大的玩笑,他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絕症,當醫生宣判他只剩3-6個月的健康生活後,雖然偶爾情緒難免低落,但生性樂觀的他不但沒有陷入自怨自艾的情境,反而以他的生命力感動了周遭的朋友,感動了他的家人。
這本書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觀點,而Pausch教授夫妻間的互相扶持最令我感動。當我在YouTube觀賞這段演講,演講完畢時,他安排學生出其不意的推出他老婆的慶生蛋糕(演講前一天是他老婆的生日),只見他老婆一直默默的擦拭眼淚,教授邀請他老婆上台,他老婆輕聲的在他耳邊呢喃,我一直很好奇當時他老婆到底跟他說了什麼。Pausch教授在書中揭曉了答案,當時他老婆輕聲的告訴他:「求求你不要死」,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心都碎了,眼淚也不忍不住的滴落。
這是一場充滿生命智慧的演講,你不會因為Pausch教授的即將離去而感受到任何絕望,相反的,他以充滿生命力的方式,分享他的人生哲學。
以下是我個人很喜歡的觀點,也期望自己好好度過每一天!
大多數人可能都預期這場演講的內容離不開死亡,但我堅決認為生人才應該是這場演講的重點。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知道父母深愛他們,而且父母不一定要活著才能做到這一點。
別忘了準備對別人有利的方案,這樣別人才會更願意和你打交道。
只要能夠找到機會,或許就想得出辦法實現夢想。
你必須先練好基本功,否則其他各種花俏的招是都不會有用。
如果你做的不好,可是沒有人糾正你,那就表示他們都已經放棄你。
建立自信只有一種方法: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的到為止,然後不斷重複這項過程。
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檔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不目的不是為的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我們有多麼想要一件東西。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s.
把聰明人講過的話自己拿來講一遍,就能夠讓自己看起來也很聰明。
情感保險所需繳的保費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there're more....)
最後演講 官網 http://www.thelastlecture.com/
![]() |
最後的演講 作者:蘭迪.鮑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