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趁回台南開大學同學會之便,又在台南沙發衝浪了幾天,見到老同學,而且認識了許多新朋友,還跟著新朋友在台南吃吃喝喝了一圈。雖然學生時代曾經在台南住過六年,但畢業後幾乎沒有回去過,台南這十多年的變化很多,有許多老房子翻新後的民宿、餐廳與特色小店,連校園都改變不少,走在街上有種「似曾相見」的熟悉,但畢竟離開太久,一轉彎就忘了自己身在何處。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郊區,是觀光客喜愛的熱門景點,我來來去去了巴黎好幾次,停留巴黎時間很充裕,所以抽出一整天的時間慢慢遊覽這個面積廣大的宮殿。我對凡爾賽宮的最初印象來自於國小看的漫畫「玉女英豪」,以及稍後改編的卡通「凡爾賽玫瑰」,對於凡爾賽宮裡的鏡廳特別有印象,因為瑪麗皇后時常在此舉辦舞會。凡爾賽宮的相關歷史背景就不在這裡敘述了(這不是我的專長,用Google就可以找到許多資訊),這篇日記主要分享凡爾賽宮的照片與當日參觀實況。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聊天、演講時,常有朋友、聽眾詢問我有關大旅行的問題,有關旅行操作面的問題,之前已經寫過幾篇Q&A整理,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沙發衝浪講座Q&A整理>>,今天想寫點不太一樣的,把大旅行前後的心路歷程寫出來。如果你也有<職場中場休息>的想法,或許可以參考。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月份的康健雜誌有一個《按下人生暫停鍵》的專題報導,採訪三位在職場中場因不同原因而選擇跟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涯規劃,我是其中的一個"案例",採訪當天約在台北碰面,原本還在傷腦筋該穿什麼衣服接受採訪,跟開服飾店的同學「徵求服飾提供」,結果採訪前幾天攝影師特別打電話給我,希望我當天穿休閒一點(最好顏色亮一點的衣服),就好像要去旅行一樣。旅行時我的標準打扮就是T恤、短褲加球鞋,所以只能把同學贊助的漂亮衣服擱在一旁,穿上衣櫥裡顏色最亮眼的T恤,背著陪伴我好幾個月的背包出門。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桃園場的秘魯深度旅遊講座來囉,本講座除介紹秘魯旅遊景點外,由於小梅子在南美的大旅行期間分別曾於厄瓜多與秘魯就讀語言學校,曾有網友詢問南美語言學校的上課情形與學費等資訊,所以,這回也將一併於本講座分享南美語言學校的就讀經驗,喜歡南美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囉~~

文章標籤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旅行回台之後靠著均衡的飲食以及持續不斷的運動,分了幾個階段後才終於成功甩開旅行途中「賺」回身上的5公斤肥油,整個腰圍小了一大圈,雙下巴也消失不見。這段時間跟朋友聊天時,發現有些朋友認為「吃素的人不會胖」,「吃素比較健康」(很多人說:吃素如果沒有比較健康,幹嘛吃素?),其實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迷思,像我大旅行期間維持吃素的習慣,沒想到繞了地球一圈後居然多了5公斤,所以吃素跟會不會胖一點關係都沒有。至於吃素會不會比較健康,其實要看「怎麼吃」,正確的吃素確實有越來越多的醫學實驗證明是會比較健康,但如果餐餐只是吃「鍋邊素」,反而很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家裡多數人吃葷,只有一兩人吃素常以這種方式吃素)。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入shampoo-free的行列已經超過三個月了(shampoo-free:洗頭髮時不用洗髮精,改用小蘇打粉或手工香皂。當初為何加入shampoo-free請參閱<<新生活運動:shampoo-free>>),頭皮屑以及掉髮情況在施行一個半月時就有改善,原本屬於油性髮質的我,最多三天就要洗一次頭,否則頭髮會因為出油過多而變成「麵條」,現在在這種大熱天下不但早晚要遛狗、而且天天跳鄭多燕常常飆汗的情況下,居然一週沒洗頭,頭髮還能根根分明而沒有黏成「麵條」狀,實在覺得神奇,所以現在頭皮的皮脂腺分泌正常多了,難怪有人在shampoo-free施行一段時間之後,洗頭髮可以只用清水,連小蘇打粉或手工香皂都可以省略。

文章標籤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出版社的聯繫下,很開心受邀參加了《新聞挖挖哇》錄影,當天聊的話題是:不只是玩的旅行,受邀的特別來賓共有四位,只有我是第一次參加錄影,不但新鮮有趣,甚至搞不清楚到底要看哪一台攝影機(雖然知道有紅燈的才是on的那台,但畢竟沒這個習慣,常盯著off的錄影機講半天,或是根本忘了看鏡頭...Orz)。這次的錄影於週二(7/2)晚間23:00於JET台首播,來不及觀看或家裡沒安裝第四台的朋友也可以透過YouTube觀看節目(YouTube連結請按此)。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昨天跟語言交換學伴以英語聊天時,學伴提到他最喜歡的中國書是《The Art of War》雖然乍聽不確定是哪一本書,不過看英文書名就知道跟戰爭有關,稍加聊了一下之後便確定是指《孫子兵法》,但是當學伴讀著iPad查的英文資料,提到作者為@#$%^(就是我有聽沒有懂的意思),我看到資料裡寫著作者為「Sun Tzu」時滿腦疑惑,想說孫子兵法的作者不是孫武嗎?不管怎麼翻譯,「武」的音應該都不會是「Tzu」吧,如果作者名以「孫子」翻譯,「子」的音譯應該也不是「Tzu」(漢語拼音法「子」為「Zi」,通用拼音法則為「Zih」),回家後讀了中/英文版的「孫子兵法」、「孫武」維基百科內容後還是搞不清楚孫武的英文名字為何翻譯為Sun Tzu... Orz。由於自西元600多年左右,《孫子兵法》便被翻譯成許多不同語言,而且許多外文譯本並不是直接拿中文本翻譯,而是直接翻譯外文譯本為其他語言的譯本(如翻譯日文譯本為英文譯本),經過這麼多手的翻譯後,作者英文名稱變成「Sun Tzu」也不會令人太訝異,我猜想應該是有個著名或普遍的英譯版本將孫武翻譯為「Sun Tzu」,所以此譯名廣為英文人口所使用(OS:純粹個人臆測,請不要跟我打筆戰)。當我切換不同語言閱讀「孫武」維基百科之後有個有趣的發現,在不同語言裡「孫武」的翻譯名稱不盡相同,其中德語的翻譯為「Sun Zi」(這個譯名跟中文發音最為接近),拉丁語系如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則皆以「Sun Tzu」為譯名。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