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isit http://photo.xuite.net/

以下為 2009/01/10當日國中同學聚會記實

 

Sunny麻對於張肥不願意讓她兒子學鋼琴而耿耿於懷。Sunny麻從小最擅長的科目便是音樂,偏偏除了音樂老師之外,很少有其他老師或家長會因為音樂好而覺得小孩優秀,所以Sunny麻音樂之路走的跌跌撞撞,不斷的徘徊在自我懷疑與掙扎之中。

張肥說她兒子說她這輩子會後悔二件事:「一、嫁給老爸,二、不讓我學鋼琴」,大夥兒聽了大笑。雖然張肥舉我為例,要她兒子長大以後再去學琴,但我強調:「我絕對是特例」,說這句話時,其他同學點頭如搗蒜般的表示同意。我是少數具有「執行力」的個體,很多想法,一直很努力找適當時機行動並且完成,但多數人絕非如此。雖然現在彈琴不曾抱持著成為大師的夢想,純屬消遣,但如果能夠選擇,我還是希望小時候就可以學琴,如此一來,我的未來便有很多的可能,不像現在只有一種。

聊到數學老師時,Sunny麻說數學老師曾跟她抱怨過「為什麼你的數學不能跟英文一樣好」,並且提起了我曾經不明原因在數學課時哭了起來。這讓我想起了早已遺忘的某個故事。感謝Sunny麻提起這件事,因為它對我很重要,但我卻遺忘了。

記得以前月考的試卷都是以油墨印刷,字跡不清楚,某次月考我的試卷上有個黑點,造成數學題目看錯(如203看成 20.3),雖然我的計算方式正確,但帶入的數值錯誤,老師看了考卷又覺得不能完全怪我,所以扣了我兩分,所以那次的數學分數為98,老師在課堂上說:「你應該有能力判斷這個數值不合理,所以扣你兩分」。聽了這句之後,我大哭了起來,老師以為我為了2分而哭,實際上我是因為覺得委屈而哭。

一直以來,因為成績優異,我必須承受比別人更大的期待,其他同學60分就是及格,我卻要考80分,甚至90分才算及格,我不懂,我為什麼要承擔這樣的壓力。在學生時代,我內心不時有這樣的吶喊;曾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期望「走在人群裡,最好不要有人認出我」。

這個事件雖然短暫,但在我身上留下了印記,我開始學習「讀懂」數字,而不只是「計算」數字;試著瞭解數字背後所代表的含意,而不只是數字本身。我想這跟我之後的讀書習慣有很密切的關連,也培養了我對於數字的敏感度,而這個特點讓我更容易掌握工作重點。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大學時期的故事。

大學時的某次熱力學期中考得分61,原本以為成績很爛,沒想到全班只有2位同學及格,另一位剛好60。下課後我找助教討論試卷中的一考題,因為我覺得題目的數值根本不合理(雖然硬算還是可以算,我也有得分),我把我的推理跟助教解釋,助教發現我的推理是正確的,助教表示他會告訴教授這件事。後續發展我已經忘了,只記得曾跟助教反應這件事。

這群朋友相識已經超過20的年頭,雖然歷經了不同的求學與人生階段,甚至有人遠度重洋,在地球的另一端建立家庭,但我們的友誼長存。在這群朋友面前,我可以將自己最脆弱、不堪的一面毫無保留的忠實呈現,聊到傷心處,可以毫無顧忌的流淚痛哭,不必擔心失態;說到開心話題,可以放肆的大笑,不必顧慮形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很幸運擁有一群相知相惜的知心好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