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旅行回來之後,最大的生活習慣改變:從以前的「年煮三餐」(一年頂多煮三頓飯)變成現在的「日煮三餐」(每天三餐都是自己料理),即使用餐人數只有我自己,還是決定餐餐自己下廚(只有偶爾跟朋友聚餐,或回家當乖女兒時例外)。決定自己開火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其實很喜歡下廚。大旅行期間時常下廚,回想起自己也曾有一段時間假日很喜歡下廚,只是後來跟男友分手恢復單身之後,覺得一個人開火「很麻煩」,後來就變成外食族了。現在雖然還是只有自己一人用餐,但是大旅行之後,心境不同了,不管是一人還是二人,都想好好的準備一頓飯,而且用心經營生活,不應該覺得「麻煩」。現在每天花心思變換不同菜色覺得很有挑戰,我很享受料理的過程與結果。

 

第二、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東西。在台灣雖然供應素食的餐館很多,不過普遍不是太油,就是調味料太重, 吃了常覺得很渴,自己下廚可以決定什麼不加,什麼要加,加多少,調整成適合自己又健康的配方。現在下廚已經全面改用橄欖油,完全不用味精,鹽的份量減半,不過有時還是喜歡吃重口味的辣或沙茶,但是避免吃的頻率過高。

 

第三、長期旅行必須要有一手好廚藝,對於我這種吃素的人來說,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出了台灣,在很多國家很不容易找到素食餐點,在多數國家連沙拉的選擇也不多,因為多數是葷食沙拉,素食沙拉幾乎只有「Green Salad」(有些國家叫Garden Salad),總之純素的沙拉大概就是萵苣+小黃瓜+洋蔥+蕃茄+甜椒+紅蘿蔔,有些地方可能會加起司,幾週的短期旅行餐餐吃這種沙拉我還可以忍受,超過三個月的旅行要我餐餐吃沙拉,我真的會瘋了。

 

既然要天天下廚,買菜次數變多了,發掘新鮮的買菜地點也變成一種樂趣。「大潤發」是我最常光臨的超市,最大原因就是在我老媽家附近,趁回家當乖女兒時順便採買,一兼二顧。此外,偶爾陪老媽逛「愛買」,不過新鮮蔬果「大潤發」通常比「愛買」便宜。最有趣的莫過於跟老媽一起逛「批發市場」,雖然現場有點混亂,不過老媽熟門熟路,教我如何挑選各種新鮮蔬果,哪些攤位比較便宜,當季盛產哪些蔬果,這種親切的感覺是超市絕對比不上的地方。清大的「綠市集」是月初透過荒野社的朋友才發現的好所在,市集裡的各攤位的農產品是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栽種,雖然價格比較昂貴,但是真的比較好吃。雖然沒有辦法餐餐享用這種高單價的蔬果,但是為了讓更多小農放棄農藥與化學肥料,願意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方式栽種,所以我決定每次有綠市集的日子就要過去採買(每月兩次,歡迎響應)。經國路的「里仁」有機商店沒有免費停車位,所以目前不是我常去的商家,雖然有機商品的價格比較昂貴,主要因為現在市場比較小,如果能夠擴大,未來價格一定會比較便宜,台灣人最擅長的不就是「降低成本」,所以第一步要靠你我來擴大有機商品的市場。

竹蜻蜓。綠市集 官網 www.gmart.com.tw

 

這陣子看了幾本跟健康有關的書,如人體使用手冊(複習)、人體復原工程: 人體使用手冊2(這本書有比較多個案討論),無毒一身輕: 21天改造體質(這本書教你怎麼吃出健康以及過健康生活)、無藥可醫? : 營養學權威的真心告白(英文書名:Doctor Yourself,是一本工具書,告訴你有哪線病症西醫目前無要可醫,但可透過營養素的補充改善症狀),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些書不管原作者是台灣人或美國人,都強調「想擁有健康,肉類要少吃一點」。其中「無毒一身輕」的作者甚至告訴讀者三餐該怎麼吃,最重要的是三餐裡的主食(作者建議不要吃白飯,應該改吃五穀飯跟地瓜)、蔬菜、與湯的比例,水果應該改成兩餐之間空腹時吃,而不是飯後吃(其他很多健康方面的書都提到相同的概念),此外,最重要的是,每餐的蔬菜要有1/3 - 3/4比例為生食。身體消化需要蔬果裡的酵素,只要烹煮過後,酵素便會失去活性。

 

雖然在歐洲常常吃沙拉,但是回到台灣之後,除了早餐打十穀米漿時,會加入部分蔬菜或水果,但其餘兩餐幾乎全都習慣吃煮過的蔬菜。所以這禮拜開始試著執行,午、晚餐裡有一餐吃沙拉,另一餐吃中式料理。未來再來慢慢調整比例。

 


今天中午吃了咖哩蔬菜鍋(自製)
所以晚餐吃沙拉

今天的沙拉內容有:
大陸妹(現在盛產,一大顆才6元,取代萵苣)、
牛蕃茄(最近便宜多了,批發市場一斤30元,便宜又漂亮)、
有機小黃瓜(上週在清大綠市集買的,一斤80,雖然不便宜,但口感不是一般小黃瓜可以相比的)、
甜椒(批發市場賣4顆50元)、
青椒(批發市場賣3顆10元,還有一攤賣4顆10元)、
石蓮(自己種的,保證無農藥,哈哈,大旅行期間多少數沒掛掉的盆栽)、
省產山藥(大潤發,一斤36元)、紅蘿蔔(冰箱存貨)
蔥、少許白芝麻

其實我還很想加起司
但是大潤發賣的起司我不愛
以前在柑仔店買過還不錯的起司
(文化中心分店關了之後
就懶得去其他店了)

不知道哪裡還有賣多種起司?
(我不愛吃一片四方形的起司
最好是整大塊切成小塊的那種
我最愛的起司是:藍起司)

 

 


今天的沙拉醬採中西合璧
計有:橄欖油+紅酒醋+醬油(希望有點鹹味)+芝麻油+黑芝麻粉

沙拉醬裡加芝麻油的靈感來自英國主廚Jamie Oliver
我看過一集"30-Minute Meals"
他大力推薦在沙拉醬裡加少許芝麻油
整個香味會提升到另外一個境界

既然阿豆仔主廚都這麼愛芝麻油了
沒理由不試看看
我自己很喜歡這種自己調的沙拉醬
愛吃多少調多少
不用擔心買一大瓶現成的口味不合或份量太多要吃很久

有朋友問我"義式油醋醬哪裡買?"
這個用橄欖油+紅酒醋自己調就好了
就跟照片上的類似

找一個有蓋的小瓶子
加入適量的紅酒醋與橄欖油
橄欖油大約是紅酒醋的3-4倍
可以再加上自己喜愛的其他調味料或香草
蓋上蓋子
用力搖晃均勻即可

 

小梅子碎碎念

買菜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先擬好菜單,到了超市或菜市場直接按照清單採買,第二種是到了現場再隨意購買,我屬於後者。我以前很少下廚,所以不太清楚當季盛產的蔬果有哪些,我也擔心「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如果事先擬菜單,怎麼列都是那幾種菜。買菜時我不會只買自己會烹飪的蔬菜,看到新鮮或沒吃過的蔬果我都有興趣,反正食譜上網找可以撈到一大堆,完全不用擔心不知道怎麼料理,買回去就會找出辦法。

 

「均衡吃素」的最佳原則是「彩虹飲食」,每餐盡量搭配不同顏色、不同部位(根、莖、葉、花、果)的蔬菜,只要做到這個原則,不用擔心吃素會營養不良。現代人的問題不是營養不良,是營養不均衡,跟吃素、吃葷沒什麼關係。

 

此外,我有個特別的習慣:我完全不吃任何營養補充品,如綜合維他命、甚至維他命C片我都不吃。這個習慣大概維持至少4年以上,主要跟我對「如何維持健康」的認知有關:與其花錢補充身體欠缺的營養,不如從改善飲食下手。現階段的我想從「吃的健康」做起,提高身體的消化吸收能力,而不是「三餐隨便吃,再吞維他命補充就好」。

 

這個概念跟補充「乳酸菌」雷同,當小腸缺乏乳酸菌時,最簡單的想法就是「補充乳酸菌」,但其實乳酸菌在通過胃時,幾乎全數被胃裡的強酸殺死,很少比例的乳酸菌能夠活著抵達小腸。所以比較新的概念是,讓小腸變成比較適合乳酸菌成長的環境(如補充乳酸菌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讓身體小腸內的乳酸菌數目變多,就不需要靠額外的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